狗狗遇到令他擔心的事物時,可能出現定住、討好、逃跑、戰鬥等行為反應。


如果能掌握狗狗的壓力行為反應,及早介入,讓狗狗離開壓力源,不但能避免進一步升級成可怕的打架風暴,更能讓狗狗生活更為美好。

  • 戰鬥行為:狗狗出現露牙、低吼等警告訊號,甚至開咬等攻擊行為主人一般都會注意並介入,但是這個時候狗狗情緒已經激動,在這個情況下即使生理沒有受傷,但難免要留下不愉快的心理傷害。
  • 逃跑行為:狗狗害怕時可能會戒慎恐懼緩慢地離開或是夾著尾巴快速竄逃,但是往往受到牽繩限制,硬生生地被拉住,不能離開危險情境,這讓狗狗更加恐懼。狗狗除了明顯的跑開外,還可能出現頭或身體等移開的迴避動作以及身體重心偏移的行為(例如伸手摸狗時,狗的頭或身體挪開),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就停止壓力來源繼續接近或讓狗離開,往往就能讓狗不用升級為攻擊行為。
  • 討好行為:當手靠近,狗狗可能去舔手或翻肚,這常常讓人覺得狗狗很可愛,而進一步去觸摸狗狗。但這往往是壓力的行為,在Barbara Handelman 所著的Canine behavior a photo illustrated handbook 一書中指出舔的意圖可能是增加距離的行為,或試圖安撫另一隻犬科動物或人類,傳達了犬科動物對特定情況的不確定性或不適。
  • 定住行為:常常看到狗狗吃飯人靠近時突然定住眼睛斜視盯著靠近的人,或是散步時正在搜尋地上氣味,有狗靠近時,突然定住,或是到了新環境把狗放到地面上,狗狗捲曲低伏ㄧ動也不動。在Jane McGonigal的Debunked: “learned helplessness,” a theory developed from a cruel animal experiment文章中提到Steven F. Maier以神經科學的角度重新檢視習得無助,認為在戰鬥或逃跑之前,“定住”實際上是最原始反應,進化最初偏愛的反應。

資料參考:
Canine behavior a photo illustrated handbook,Barbara Handelman著
learned helplessness,” a theory developed from a cruel animal experiment,Jane McGonigal發表